产品可靠性的重要性
2017-04-01 来自: 西安天和实验室设备有限公司 浏览次数:982
产品可靠性的重要性
产品可靠性是质量管理所涉及的主要领域之一。一个可靠的产品应该是在整个使用期间能够执行设计要求功能的产品,可靠性是一种质量特性,它体现了当今的购买者对产品的一种主要要求。可靠性是一种综合性的技术,应该从成本性能、顾客的要求及公司的水平等方面综合考虑。确定可靠性目标和方案,然后通过试验对可靠性方案进行评估,来控制产品的质量,满足顾客的需求。
产品可靠性是产品的一种性能。简单地说,它是以概率量来度量产品或设备持续工作的能力。它的定义是:在规定的时期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所要求的功能的一种能力。相应的,可靠度的定义是单位产品在规定的时期内,在规定的条件下,持续完成所要求的功能的概率。产品可靠度有四个重要的要素:概率、性能、时间和条件。
产品可靠性要求的发展
为了充分了解质量管理的可靠性活动,认识现代产品可靠性发展的四个基本阶段是很重要的。
预测和论证产品可靠性。可靠性的第一阶段,是在几十年前,预测产品可靠性和论证这种可靠性是否可以达到,这就是这个阶段的目标。确定元件的失效率就是当时的关键技术之一,同时数理统计模型也开始应用于产品可靠性控制中。
对产品可靠性的评估。设计、制造和使用都比较复杂的产品,或者是对长期可靠和无故障运行有重要要求的产品,就需要对产品可靠性进行评估。于是,产品可靠性就发展到第二阶段,即对产品可靠性的评估。生产中,在产品设计、制造以及服务和维护保养方面已开发出一些非常重要的可靠性技术。
在生产中,这些技术主要有:设计裕度、降低额定值、冗余贮备、环境应力控制、故障模型及其影响与致命度分析、失效的物理研究、人体工程学设计、包装和运输设计等等。在制造方面,进厂材料控制和产品控制的许多领域都足以保证可靠性。
确定和实现可靠性。随着这一系列技术的出现,产品可靠性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就显得重要了,这个阶段已经把旨在确定和实现可靠性,以及正在实施的维护管理等项活动协调起来。所谓可靠性"规划",本质上就是一系列可靠性工作及其实施要求。
数理统计技术和可靠性工作的实施。产品可靠性发展的第四阶段,即将这些数理统计技术和可靠性工作加以完全有效与经济的利用和实施。这不是可靠性工作的结束,而是全公司质量大纲完整的一部分。这些可靠性工作是一个公司能保证满足用户质量要求的现代质量体系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怎样制定产品可靠性方案
产品可靠性的控制,要考虑到顾客的要求和可靠性的成本;同时对可靠性度量方法和可靠性活动的了解也是很必要的,这些都有利于可靠性的分析和管理。
顾客的需求。如同所有的质量特性一样,产品可靠性的要求归根到底也是由顾客的使用条件来决定的。产品可靠性的某种水平必须能满足顾客的需求而且又最为经济。然而,如果这种水平定得太低,则由于过多的修理、维护和不能使用的情况而使顾客真正的总使用费用增高。如果所定的可靠性水平太高,则由于零件和其他组成部分的要求被提高,以致这部分价格提高,这也会使顾客花费过高的总费用。
可靠性成本控制。正确确定产品可靠性水平,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到产品或服务的可用性。由总成本所确定的产品最佳可靠性值,可以使制造者和购买者双方都获得最佳的可靠性。购买者曰益强调,希望得到这项产品的可靠性标准而又不愿意使制造商付出更多的代价。
在上述情况下,把质量成本按其各个项目细分,会有助于除去伪装的不合理的项目和辨明真正应当注意的地方。就质量成本的可靠性项目来说,要考虑以下方面,对可靠性成本进行控制:为了保证达到所要求的产品可靠性,必须支出某些与可靠性有关的费用,这些费用是预防和鉴定成本的一部分;这些成本必须同故障成本求得平衡,以获得特定的产品可靠性;必须使质量总成本优化,使之符合包括其他可靠性因素在内的公司质量目标。
可靠性的度量。在统计研究中发现,许多可靠性分析方法可用来鉴别逐台产品和逐个元件在其寿命周期内的失效与时间之间的关系的各种模式。在可靠性预测方面,当元件不能经济地或实际地被修复时,一般应把这些元件作为预测项目。
一般产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生命模式,包括三个不同的时期:早期失效期、正常运转期和耗损期。通过产品所处的不同时期,我们可以预测失效率的大小,进而预测产品的可靠性。
可靠性的度量一般考虑下面几个方面: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损耗前工作时间、平均维修间隔时间、平均修理间隔时间、平均修理时间等。平均无故障时间越长、平均维修间隔时间越长,说明产品的可靠性越高。
可靠性的管理活动。在质量管理大纲中,与产品失效率有关的各项活动,也即概率、时间、性能和条件等要素的确定和控制,同质量管理大纲的活动完全一致,因而也是开展质量管理四项工作中的重要项目。可靠性的控制管理活动贯穿于规划、设计、试制、生产使用的全过程,它是产品整个使用寿命周期的一项连贯性活动。只有设计、生产、使用三方面密切配合,不断地提高产品的可靠性指标,才能取得比较好的经济效益。
制定可靠性要求。新设计控制的初始工作包括制定适合产品所要求的可靠性的任何可靠性目标,增加可靠性的成本必须同其不增加时的有关成本加以平衡。
一项可靠性标准的选择是一个实际问题,而不是纯理论的练习。标准的选择必须注意到技术的现状,并且还要了解如要使该种技术超出目前限制时将会付出何种代价。因此必须选择经济许可范围内的标准。
在实现详细规定的可靠性之前,可能会要求技术更加进步。为了达到这种进步,应当在最需要之处付出的努力。仔细分析推荐的产品,将能够揭示出具有最高失效率的各种元件。这些都需要全盘考虑,以利于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制定可靠性方案。实现产品可靠性要求的方案包括:确定设备系统、元件和结构的产品技术规范;制造产品的工艺规范;可靠性保证技术;保护产品的包装和运输规范;保证将产品送到顾客手中的运输方式选择以及按设计意图保持产品功能的维护和修理功能。
制订方案的思路是,首先要通过试验来确认失效前的平均工作时间,然后对不同的产品制定不同的可靠性目标。增加了成本的可靠性,不可避免的要增加成本,此成本是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的一部分,要考虑成本的总体预算和平衡问题。